首页 > 技术文章 > kafka参数配置

zhoufly-blog 2020-05-18 23:00 原文

基本的操作和管理

-- 创建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192.168.179.11: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1 --topic hello-topic-12
-- 查看
bin/kafka-topics.sh --list --zookeeper 192.168.179.11:2181
bin/kafka-topics.sh --describe --zookeeper 192.168.179.11:2181 --topic hello-topic-12

-- 查看topic列表
bin/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192.168.179.11:9092 --topic hello-topic-12
-- 消费者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192.168.179.11:9092 --topic hello-topic-12 --from-beginning
-- 删除
bin/kafka-topics.sh --delete --zookeeper 192.168.179.11:2181 --topic hello-topic-12

 

主题命令行操作

    
[hadoop@hadoop01 kafka3.0.0]$ bin/kafka-topics.sh 
 查看当前服务器中的所有 topic
[hadoop@hadoop01 kafka3.0.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list

创建topic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create --partitions 3 --replication-factor 3 --topic first 

查看first主题详情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describe --topic first  

 

 修改分区数(注意:分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alter --topic first --partitions 3 
删除 topic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delete --topic first  

 

 

生产者命令行操作

发送消息
bin/kafka-console-producer.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topic first 

消费者命令行操作

消费消息
消费 first 主题中的数据。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01:9092 --topic first
把主题中所有的数据都读取出来(包括历史数据)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102:9092 --from-beginning --topic first

 

生产者消息发送流程 

      在消息发送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两个线程——main 线程和 Sender 线程。在 main 线程
中创建了一个双端队列 RecordAccumulator。main 线程将消息发送给 RecordAccumulator,
Sender 线程不断从 RecordAccumulator 中拉取消息发送到 Kafka Broker。

 

 

生产者重要参数列表 

 

 

 

 

 

 

 

 

1.Broker配置

配置文件放在Kafka目录下的config目录中,主要是server.properties文件

1.1常规配置

broker.id

在单机时无需修改,但在集群下部署时往往需要修改。它是个每一个broker在集群中的唯一表示,要求是正数。当该服务器的IP地址发生改变时,broker.id没有变化,则不会影响consumers的消息情况

listeners

监听列表(以逗号分隔 不同的协议(plaintext,trace,ssl、不同的IP和端口)),hostname如果设置为0.0.0.0则绑定所有的网卡地址;如果hostname为空则绑定默认的网卡。如果
没有配置则默认为java.net.InetAddress.getCanonicalHostName()。

如:PLAINTEXT://myhost:9092,TRACE://:9091PLAINTEXT://0.0.0.0:9092,

zookeeper.connect

zookeeper集群的地址,可以是多个,多个之间用逗号分割

log.dirs

Kafka把所有的消息都保存在磁盘上,存放这些数据的目录通过log.dirs指定

num.recovery.threads.per.data.dir

每数据目录用于日志恢复启动和关闭时的线程数量因为这些线程只是服务器启动和关闭时会用到所以完全可以设置大量的线程来达到并行操作的目的注意这个参数指的是每个日志目录的线程数比如本参数设置为8,而log.dirs设置为了三个路径,则总共会启动24个线程。

auto.create.topics.enable

是否允许自动创建主题。如果设为true,那么produceconsume或者fetch metadata一个不存在的主题时,就会自动创建。缺省为true

1.2主题配置

新建主题的默认参数

num.partitions

每个新建主题的分区个数这个参数一般要评估比如每秒钟要写入和读取1GB数据,如果现在每个消费者每秒钟可以处理50MB的数据,那么需要20个分区,这样就可以让20个消费者同时读取这些分区,从而达到设计目标。

log.retention.hours

日志保存时间,默认为7天(168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会清理数据。bytesminutes无论哪个先达到都会触发。与此类似还有log.retention.minuteslog.retention.ms,都设置的话,优先使用具有最小值的那个。

log.retention.bytes

topic每个分区的最大文件大小,一个topic的大小限制 = 分区数*log.retention.bytes-1没有大小限制。log.retention.byteslog.retention.minutes任意一个达到要求,都会执行删除。

log.segment.bytes

分区的日志存放在某个目录下诸多文件中,这些文件将分区的日志切分成一段一段的,我们称为日志片段。这个属性就是每个文件的最大尺寸;当尺寸达到这个数值时,就会关闭当前文件,并创建新文件。被关闭的文件就开始等待过期。默认为1G

如果一个主题每天只接受100MB的消息,那么根据默认设置,需要10天才能填满一个文件。而且因为日志片段在关闭之前,消息是不会过期的,所以如果log.retention.hours保持默认值的话那么这个日志片段需要17天才过期。因为关闭日志片段需要10天,等待过期又需要7天。

log.segment.ms

作用和log.segment.bytes类似,只不过判断依据是时间。同样的,两个参数,以先到的为准。这个参数默认是不开启的。

message.max.bytes

表示一个服务器能够接收处理的消息的最大字节数,注意这个值producerconsumer必须设置一致,且不要大于fetch.message.max.bytes属性的值。该值默认是1000000字节,大概900KB~1MB

 

 

2.生产者发送消息

 

2.1必选属性

 

创建生产者对象时有三个属性必须指定。

 

bootstrap.servers

 

该属性指定broker的地址清单,地址的格式为hostport。清单里不需要包含所有的broker地址,生产者会从给定的broker里查询其他broker的信息。不过最少提供2broker的信息,一旦其中一个宕机,生产者仍能连接到集群上。

 

key.serializer

 

生产者接口允许使用参数化类型,可以把Java对象作为键和值传broker,但是broker希望收到的消息的键和值都是字节数组,所以,必须提供将对象序列化成字节数组的序列化器。key.serializer必须设置为实现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erializer的接口类,Kafka的客户端默认提供了ByteArraySerializer,IntegerSerializer, StringSerializer,也可以实现自定义的序列化器。

 

value.serializer

 

 

2.2更多发送配置  

 

生产者有很多属性可以设置,大部分都有合理的默认值,无需调整。有些参数可能对内存使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有较大影响。可以参考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包下的ProducerConfig

 

acks

 

指定了必须要有多少个分区副本收到消息,生产者才会认为写入消息是成功的,这个参数对消息丢失的可能性有重大影响。

 

acks=0:生产者在写入消息之前不会等待任何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容易丢消息,但是吞吐量高。

 

acks=1:只要集群的首领节点收到消息,生产者会收到来自服务器的成功响应。如果消息无法到达首领节点(比如首领节点崩溃,新首领没有选举出来),生产者会收到一个错误响应,为了避免数据丢失,生产者会重发消息。不过,如果一个没有收到消息的节点成为新首领,消息还是会丢失。默认使用这个配置。

 

acks=all:只有当所有参与复制的节点都收到消息,生产者才会收到一个来自服务器的成功响应。延迟高。

 

buffer.memory

 

设置生产者内存缓冲区的大小,生产者用它缓冲要发送到服务器的消息。如果数据产生速度大于向broker发送的速度,导致生产者空间不足producer会阻塞或者抛出异常。缺省33554432 (32M)

 

max.block.ms

 

指定了在调用send()方法或者使用partitionsFor()方法获取元数据时生产者的阻塞时间。当生产者的发送缓冲区已满,或者没有可用的元数据时,这些方法就会阻塞。在阻塞时间达到max.block.ms时,生产者会抛出超时异常。缺省60000ms

 

retries

 

发送失败时指定生产者可以重发消息的次数。默认情况下生产者在每次重试之间等待100ms,可以通过参数retry.backoff.ms参数来改变这个时间间隔。缺省0

 

receive.buffer.bytessend.buffer.bytes

 

指定TCP socket接受和发送数据包的缓存区大小。如果它们被设置为-1,则使用操作系统的默认值。如果生产者或消费者处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那么可以适当增大这些值,因为跨数据中心的网络一般都有比较高的延迟和比较低的带宽。缺省102400

 

batch.size

 

当多个消息被发送同一个分区时,生产者会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批次里。该参数指定了一个批次可以使用的内存大小,按照字节数计算。当批次内存被填满后,批次里的所有消息会被发送出去。但是生产者不一定都会等到批次被填满才发送半满甚至只包含一个消息的批次也有可能被发送缺省16384(16k)

 

linger.ms

 

指定了生产者在发送批次前等待更多消息加入批次的时间。它和batch.size以先到者为先。也就是说,一旦我们获得消息的数量够batch.size的数量了,他将会立即发送而不顾这项设置,然而如果我们获得消息字节数比batch.size设置要小的多,我们需要“linger”特定的时间以获取更多的消息这个设置默认为0,即没有延迟。设定linger.ms=5,例如,将会减少请求数目,但是同时会增加5ms的延迟但也会提升消息的吞吐量

 

compression.type

 

producer用于压缩数据的压缩类型。默认是无压缩。正确的选项值是nonegzipsnappy。压缩最好用于批量处理,批量处理消息越多,压缩性能越好。snappy占用cpu少,提供较好的性能和可观的压缩比,如果比较关注性能和网络带宽,用这个。如果带宽紧张,用gzip,会占用较多的cpu,但提供更高的压缩比。

 

client.id

 

当向server发出请求时,这个字符串会发送给server。目的是能够追踪请求源头,以此来允许ip/port许可列表之外的一些应用可以发送信息。这项应用可以设置任意字符串,因为没有任何功能性的目的,除了记录和跟踪。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指定了生产者在接收到服务器响应之前可以发送多个消息,值越高,占用的内存越大,当然也可以提升吞吐量。发生错误时,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发送顺序改变,默认是5 (修改)。

 

如果需要保证消息在一个分区上的严格顺序,这个值应该设为1。不过这样会严重影响生产者的吞吐量。

 

request.timeout.ms

 

客户端将等待请求的响应的最大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收到响应,客户端将重发请求;超过重试次数将抛异常

 

metadata.fetch.timeout.ms

 

是指我们所获取的一些元数据的第一个时间数据。元数据包含:topichostpartitions。此项配置是指当等待元数据fetch成功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否则会跑出异常给客户端

 

timeout.ms

 

此配置选项控制broker等待副本确认的最大时间。如果确认的请求数目在此时间内没有实现,则会返回一个错误。这个超时限制是以server端度量的,没有包含请求的网络延迟。这个参数和acks的配置相匹配。

 

max.request.size

 

控制生产者发送请求最大大小。假设这个值为1M,如果一个请求里只有一个消息,那这个消息不能大于1M,如果一次请求是一个批次,该批次包含了1000条消息,那么每个消息不能大于1KB。注意:broker具有自己对消息记录尺寸的覆盖,如果这个尺寸小于生产者的这个设置,会导致消息被拒绝。

 

 

2.3顺序保证

 

Kafka 可以保证同一个分区里的消息是有序的。也就是说,如果生产者一定的顺序发送消息, broker 就会按照这个顺序把它们写入分区,消费者也会按照同样的顺序读取它们。在某些情况下, 顺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往一个账户存入100 元再取出来,这个与先取钱再存钱是截然不同的!不过,有些场景对顺序不是很敏感。

 

如果把retires设为非零整数,同时把max.in.flight.request.per.connection设为比1 大的数,那么,如果第一个批次消息写入失败,而第二个批次写入成功, broker 会重试写入第一个批次。如果此时第一个批次也写入成功,那么两个批次的顺序就反过来了。

 

一般来说,如果某些场景要求消息是有序的,那么消息是否写入成功也是很关键的,所以不建议把retires设为0 。可以把max.in.flight.request.per.connection 设为1,这样在生产者尝试发送第一批消息时,就不会有其他的消息发送给broker 。不过这样会严重影响生产者的吞吐量,所以只有在对消息的顺序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这么做。

 

 

3.消费者接受消息

 

3.1必选参数

 

bootstrap.servers、key.serializer、value.serializer含义同生产者

 

group.id

 

并非完全必需,它指定了消费者属于哪一个群组,但是创建不属于任何一个群组的消费者并没有问题。

 

 

3.2消费者配置  

 

消费者有很多属性可以设置,大部分都有合理的默认值,无需调整。有些参数可能对内存使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有较大影响。可以参考org.apache.kafka.clients.consumer包下ConsumerConfig

 

fetch.min.bytes

 

每次fetch请求时,server应该返回的最小字节数。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返回,请求会等待,直到足够的数据才会返回。缺省为1个字节。多消费者下,可以设大这个值,以降低broker的工作负载

 

fetch.wait.max.ms

 

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能够满足fetch.min.bytes,则此项配置是指在应答fetch请求之前,server会阻塞的最大时间。缺省为500个毫秒。和上面的fetch.min.bytes结合起来要么满足数据的大小要么满足时间就看哪个条件先满足

 

max.partition.fetch.bytes

 

指定了服务器从每个分区里返回给消费者的最大字节数,默认1MB。假设一个主题有20个分区和5个消费者,那么每个消费者至少要有4MB的可用内存来接收记录,而且一旦有消费者崩溃,这个内存还需更大。注意,这个参数要比服务器的message.max.bytes更大否则消费者可能无法读取消息

 

session.timeout.ms

 

如果consumer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送心跳信息,则它会被认为挂掉了。默认3秒。

 

auto.offset.reset

 

消费者在读取一个没有偏移量的分区或者偏移量无效的情况下,如何处理。默认值是latest,从最新的记录开始读取,另一个值是earliest,表示消费者从起始位置读取分区的记录。

 

注意:默认值是latest,意思是说,在偏移量无效的情况下,消费者将从最新的记录开始读取数据(在消费者启动之后生成的记录),可以先启动生产者,再启动消费者,观察到这种情况。观察代码,在模块kafka-no-spring下包hellokafka

 

enable .auto.commit

 

默认值true,表明消费者是否自动提交偏移。为了尽量避免重复数据和数据丢失,可以改为false,自行控制何时提交。

 

partition.assignment.strategy

 

分区分配给消费者的策略。系统提供两种策略。默认为Range。允许自定义策略。

 

Range

 

把主题的连续分区分配给消费者。例如,有主题T1T2,各有3个分区,消费者C1C2,则可能的分配形式为:

 

C1: T1(01),T2(0,1)

 

C2: T1(2),T2(2)

 

RoundRobin

 

把主题的分区循环分配给消费者。例如,有主题T1T2,各有3个分区,消费者C1C2,则可能的分配形式为:

 

C1: T1(02),T2(1)

 

C2: T1(1),T2(02)

 

自定义策略

 

extends 类AbstractPartitionAssignor,然后在消费者端增加参数

 

properties.put(ConsumerConfig.PARTITION_ASSIGNMENT_STRATEGY_CONFIG, 类.class.getName());即可。

 

client.id

 

当向server发出请求时,这个字符串会发送给server。目的是能够追踪请求源头,以此来允许ip/port许可列表之外的一些应用可以发送信息。这项应用可以设置任意字符串,因为没有任何功能性的目的,除了记录和跟踪。

 

max.poll.records

 

控制每次poll方法返回的的记录数量。

 

receive.buffer.bytessend.buffer.bytes

 

指定TCP socket接受和发送数据包的缓存区大小。如果它们被设置为-1,则使用操作系统的默认值。如果生产者或消费者处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那么可以适当增大这些值,因为跨数据中心的网络一般都有比较高的延迟和比较低的带宽。

 

 

自动提交

 

最简单的提交方式是让消费者自动提交偏移量。 如果 enable.auto.comnit被设为 true,消费者会自动把从poll()方法接收到的最大偏移量提交上去。提交时间间隔由auto.commit.interval.ms控制,默认值是5s。自动提交是在轮询里进行的,消费者每次在进行轮询时会检査是否该提交偏移量了,如果是,那么就会提交从上一次轮询返回的偏移量。

 

不过,在使用这种简便的方式之前,需要知道它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假设我们仍然使用默认的5s提交时间间隔, 在最近一次提交之后的3s发生了再均衡,再均衡之后,消费者从最后一次提交的偏移量位置开始读取消息。这个时候偏移量已经落后了3s,所以在这3s内到达的消息会被重复处理。可以通过修改提交时间间隔来更频繁地提交偏移量, 减小可能出现重复消息的时间窗, 不过这种情况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

 

在使用自动提交时,每次调用轮询方法都会把上一次调用返回的偏移量提交上去,它并不知道具体哪些消息已经被处理了,所以在再次调用之前最好确保所有当前调用返回的消息都已经处理完毕(enable.auto.comnit被设为 true时,在调用 close()方法之前也会进行自动提交)。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在处理异常或提前退出轮询时要格外小心。

 

自动提交虽然方便,不过并没有为我们留有余地来避免重复处理消息。

 

手动提交

 

我们通过控制偏移量提交时间来消除丢失消息的可能性,并在发生再均衡时减少重复消息的数量。消费者API提供了另一种提交偏移量的方式,开发者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提交当前偏移量,而不是基于时间间隔。

 

auto.commit. offset设为 false,自行决定何时提交偏移量。使用 commitsync()提交偏移量最简单也最可靠。这个方法会提交由poll()方法返回的最新偏移量,提交成功后马上返回,如果提交失败就抛出异常。

 

注意: commitsync()将会提交由poll()返回的最新偏移量,所以在处理完所有记录后要确保调用了 commitsync(),否则还是会有丢失消息的风险。如果发生了再均衡,从最近批消息到发生再均衡之间的所有消息都将被重复处理。

 

异步提交

 

手动提交时,在broker对提交请求作出回应之前,应用程序会一直阻塞。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异步提交API,我们只管发送提交请求,无需等待broker的响应。

 

具体使用,参见模块kafka-no-spring下包commit包中代码。

 

在成功提交或碰到无法恢复的错误之前, commitsync()会一直重试,但是 commitAsync不会。它之所以不进行重试,是因为在它收到服务器响应的时候,可能有一个更大的偏移量已经提交成功。

 

假设我们发出一个请求用于提交偏移量2000,,这个时候发生了短暂的通信问题,服务器收不到请求,自然也不会作出任何响应。与此同时,我们处理了另外一批消息,并成功提交了偏移量3000。如果commitAsync()重新尝试提交偏移量2000,它有可能在偏移量3000之后提交成功。这个时候如果发生再均衡,就会出现重复消息。

 

commitAsync()也支持回调,broker作出响应时会执行回调。回调经常被用于记录提交错误或生成度量指标。

 

同步和异步组合

 

一般情况下,针对偶尔出现的提交失败,不进行重试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如果提交失败是因为临时问题导致的,那么后续的提交总会有成功的。但如果这是发生在关闭消费者或再均衡前的最后一次提交,就要确保能够提交成功。

 

因此,在消费者关闭前一般会组合使用 commitAsync()commitsync()。具体使用,

 

特定提交

 

在我们前面的提交中,提交偏移量的频率与处理消息批次的频率是一样的。但如果想要更频繁地提交该怎么办?

 

如果poll()方法返回一大批数据,为了避免因再均衡引起的重复处理整批消息,想要在批次中间提交偏移量该怎么办?这种情况无法通过调用 commitSync()commitAsync()来实现,因为它们只会提交最后一个偏移量,而此时该批次里的消息还没有处理完。

 

消费者API允许在调用 commitsync()commitAsync()方法时传进去希望提交的分区和偏移量的map。假设我们处理了半个批次的消息,最后一个来自主题“customers”,分区3的消息的偏移量是5000,你可以调用 commitsync()方法来提交它。不过,因为消费者可能不只读取一个分区,因为我们需要跟踪所有分区的偏移量,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控制偏移量的提交会让代码变复杂。

 

public class CommitSpeci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消息消费者*/
        Properties properties = KafkaConst.consumerConfig(
                "CommitSpecial",
                StringDeserializer.class,
                StringDeserializer.class);
        /*取消自动提交*/
        properties.put("enable.auto.commit",false);

        KafkaConsumer<String,String> consumer
                = new KafkaConsumer<String, String>(properties);
        Map<TopicPartition, OffsetAndMetadata> currOffsets
                = new HashMap<TopicPartition, OffsetAndMetadata>();
        int count = 0;
        try {
            consumer.subscribe(Collections.singletonList(
                    BusiConst.CONSUMER_COMMIT_TOPIC));
            while(true){
                ConsumerRecords<String, String> records
                        = consumer.poll(500);
                for(Consum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records){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
                            "主题:%s,分区:%d,偏移量:%d,key:%s,value:%s",
                            record.topic(),record.partition(),record.offset(),
                            record.key(),record.value()));
                    //要提交的数据
                    currOffsets.put(new TopicPartition(record.topic(),record.partition()),
                            new OffsetAndMetadata(record.offset()+1,"no meta"));
                    if(count%11==0){
                        consumer.commitAsync(currOffsets,null);
                    }
                    count++;
                }
            }
        } finally {
            consumer.close();
        }
    }
}

 

再均衡监听器

 

在提交偏移量一节中提到过,消费者在退出和进行分区再均衡之前,会做一些清理工作比如,提交偏移量、关闭文件句柄、数据库连接等。

 

在为消费者分配新分区或移除旧分区时,可以通过消费者API执行一些应用程序代码,在调用 subscribe()方法时传进去一个 ConsumerRebalancelistener实例就可以了。

 

ConsumerRebalancelistener有两个需要实现的方法。

 

1) public void onPartitionsRevoked( Collection< TopicPartition> partitions)方法会在

 

再均衡开始之前和消费者停止读取消息之后被调用。如果在这里提交偏移量,下一个接管分区的消费者就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读取了

 

2) public void onPartitionsAssigned( Collection< TopicPartition> partitions)方法会在重新分配分区之后和消费者开始读取消息之前被调用。

 

public class HandlerRebalance implements ConsumerRebalanceListener {

    /*模拟一个保存分区偏移量的数据库表*/
    public final static ConcurrentHashMap<TopicPartition,Long>
            partitionOffset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TopicPartition,Long>();

    private final Map<TopicPartition, OffsetAndMetadata> currOffsets;
    private final KafkaConsumer<String,String> consumer;
    //private final Transaction  tr事务类的实例

    public HandlerRebalance(Map<TopicPartition, OffsetAndMetadata> currOffsets,
                            KafkaConsumer<String, String> consumer) {
        this.currOffsets = currOffsets;
        this.consumer = consumer;
    }

    //分区再均衡之前
    public void onPartitionsRevoked(
            Collection<TopicPartition> partitions) {
        final String i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System.out.println(id+"-onPartitionsRevoked参数值为:"+partitions);
        System.out.println(id+"-服务器准备分区再均衡,提交偏移量。当前偏移量为:"
                +currOffsets);
        //我们可以不使用consumer.commitSync(currOffsets);
        //提交偏移量到kafka,由我们自己维护*/
        //开始事务
        //偏移量写入数据库
    
    /**模拟提交到数据库维护*/ System.out.println("分区偏移量表中:"+partitionOffsetMap); for(TopicPartition topicPartition:partitions){ partitionOffsetMap.put(topicPartition, currOffsets.get(topicPartition).offset()); } consumer.commitSync(currOffsets); //提交业务数和偏移量入库 tr.commit } //分区再均衡完成以后 public void onPartitionsAssigned( Collection<TopicPartition> partitions) { final String i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System.out.println(id+"-再均衡完成,onPartitionsAssigned参数值为:"+partitions); System.out.println("分区偏移量表中:"+partitionOffsetMap); for(TopicPartition topicPartition:partitions){ System.out.println(id+"-topicPartition"+topicPartition); //模拟从数据库中取得上次的偏移量 Long offset = partitionOffsetMap.get(topicPartition); if(offset==null) continue;
        //设置分区偏移量 consumer.seek(topicPartition,partitionOffsetMap.get(topicPartition)); } } }

 

 

 

 独立消费者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消费者群组,分区被自动分配给群组里的消费者,在群组里新增或移除消费者时自动触发再均衡。不过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一个消费者从一个主题的所有分区或者某个特定的分区读取数据。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消费者群组和再均衡了,只需要把主题或者分区分配给消费者,然后开始读取消息并提交偏移量。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订阅主题,取而代之的是为自己分配分区。一个消费者可以订阅主题(并加入消费者群组),或者为自己分配分区,但不能同时做这两件事情。

public class IndependConsumer {

    private static KafkaConsumer<String,String> consumer = null;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INGLE_CONSUMER_TOPIC = "single-consum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put(ConsumerConfig.BOOTSTRAP_SERVERS_CONFIG,
                KafkaConst.LOCAL_BROKER);
        properties.put(ConsumerConfig.KEY_DESERIALIZER_CLASS_CONFIG,
                StringDeserializer.class.getName());
        properties.put(ConsumerConfig.VALUE_DESERIALIZER_CLASS_CONFIG,
                StringDeserializer.class.getName());

        /*独立消息消费者*/
        consumer= new KafkaConsumer<String, String>(properties);
        List<TopicPartition> topicPartitionList = new ArrayList<TopicPartition>();
        List<PartitionInfo> partitionInfos
                = consumer.partitionsFor(SINGLE_CONSUMER_TOPIC);
        if(null!=partitionInfos){
            for(PartitionInfo partitionInfo:partitionInfos){
                topicPartitionList.add(new TopicPartition(partitionInfo.topic(),
                        partitionInfo.partition()));
            }
        }
        consumer.assign(topicPartitionList);
        try {

            while(true){
                ConsumerRecords<String, String> records
                        = consumer.poll(1000);
                for(Consum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records){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
                            "主题:%s,分区:%d,偏移量:%d,key:%s,value:%s",
                            record.topic(),record.partition(),record.offset(),
                            record.key(),record.value()));
                    //do our work
                }
            }
        } finally {
            consumer.close();
        }
    }
}

 

从特定偏移量处开始记录

 

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了如何使用poll()方法从各个分区的最新偏移量处开始处理消息。

 

不过,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从特定的偏移量处开始读取消息。

 

如果想从分区的起始位置开始读取消息,或者直接跳到分区的末尾开始读取消息,可以使 seekToBeginning(Collection<TopicPartition> tp)和 seekToEnd( Collection<TopicPartition>tp)这两个方法。

 

不过,Kaka也为我们提供了用于查找特定偏移量的API。它有很多用途,比如向后回退几个消息或者向前跳过几个消息(对时间比较敏感的应用程序在处理滞后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向前跳过若干个消息)。在使用 Kafka以外的系统来存储偏移量时,它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让消息的业务处理和偏移量的提交变得一致。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应用程序从Kaka读取事件(可能是网站的用户点击事件流),对它们进行处理(可能是使用自动程序清理点击操作并添加会话信息),然后把结果保存到数据库。假设我们真的不想丢失任何数据,也不想在数据库里多次保存相同的结果。

 

我们可能会,毎处理一条记录就提交一次偏移量。尽管如此,在记录被保存到数据库之后以及偏移量被提交之前,应用程序仍然有可能发生崩溃,导致重复处理数据,数据库里就会出现重复记录。

 

如果保存记录和偏移量可以在一个原子操作里完成,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记录和偏移量要么都被成功提交,要么都不提交。如果记录是保存在数据库里而偏移量是提交到Kafka,那么就无法实现原子操作不过,如果在同一个事务里把记录和偏移量都写到数据库里会怎样呢?那么我们就会知道记录和偏移量要么都成功提交,要么都没有,然后重新处理记录。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偏移量是保存在数据库里而不是 Kafka,那么消费者在得到新分区时怎么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读取?这个时候可以使用seek()方法。在消费者启动或分配到新分区时,可以使用seck()方法查找保存在数据库里的偏移量。我们可以使用使用 Consumer Rebalancelistenerseek()方法确保我们是从数据库里保存的偏移量所指定的位置开始处理消息的。

 

 

优雅退出

 

如果确定要退出循环,需要通过另一个线程调用 consumer. wakeup()方法。如果循环运行在主线程里,可以在 ShutdownHook里调用该方法。要记住, consumer. wakeup()是消费者唯一一个可以从其他线程里安全调用的方法。调用 consumer. wakeup()可以退出poll(),并抛出 WakeupException异常。我们不需要处理 Wakeup Exception,因为它只是用于跳出循环的一种方式。不过,在退出线程之前调用 consumer.close()是很有必要的,它会提交任何还没有提交的东西,并向群组协调器发送消息,告知自己要离开群组,接下来就会触发再均衡,而不需要等待会话超时。

 

消息的重复

 

原因

 

第一类原因

 

消息发送端应用的消息重复发送,有以下几种情况。

 

消息发送端发送消息给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收到消息并成功存储,而这时消息中间件出现了问题,导致应用端没有收到消息发送成功的返回因而进行重试产生了重复。

 

消息中间件因为负载高响应变慢,成功把消息存储到消息存储中后,返回“成功”这个结果时超时。

 

消息中间件将消息成功写入消息存储,在返回结果时网络出现问题,导致应用发送端重试,而重试时网络恢复,由此导致重复。

 

可以看到,通过消息发送端产生消息重复的主要原因是消息成功进入消息存储后,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消息发送端没有收到“成功”的返回结果,并且又有重试机制,因而导致重复。

 

第二类原因

 

消息到达了消息存储,由消息中间件进行向外的投递时产生重复,有以下几种情况。

 

消息被投递到消息接收者应用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应用出问题了,消息中间件不知道消息处理结果,会再次投递。

 

消息被投递到消息接收者应用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网络出现问题了,消息中间件没有收到消息处理结果,会再次投递。

 

消息被投递到消息接收者应用进行处理,处理时间比较长,消息中间件因为消息超时会再次投递。

 

消息被投递到消息接收者应用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消息中间件出问题了,没能收到消息结果并处理,会再次投递

 

消息被投递到消息接收者应用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消息中间件收到结果但是遇到消息存储故障,没能更新投递状态,会再次投递。

 

可以看到,在投递过程中产生的消息重复接收主要是因为消息接收者成功处理完消息后,消息中间件不能及时更新投递状态造成的。

 

如何解决重复消费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主要是要求消息接收者来处理这种重复的情况,也就是要求消息接收者的消息处理是幂等操作。

 

什么是幂等性?

 

对于消息接收端的情况,幂等的含义是采用同样的输入多次调用处理函数,得到同样的结果。例如,一个SQL操作

 

update stat_table set count= 10 where id =1

 

这个操作多次执行,id等于1的记录中的 count字段的值都为10,这个操作就是幂等的,我们不用担心这个操作被重复。

 

再来看另外一个SQL操作

 

update stat_table set count= count +1 where id= 1;

 

这样的SQL操作就不是幂等的,一旦重复,结果就会产生变化。

 

常见办法

 

因此应对消息重复的办法是,使消息接收端的处理是一个幂等操作。这样的做法降低了消息中间件的整体复杂性,不过也给使用消息中间件的消息接收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门槛。

 

1. MVCC:

 

多版本并发控制,乐观锁的一种实现,在生产者发送消息时进行数据更新时需要带上数据的版本号,消费者去更新时需要去比较持有数据的版本号,版本号不一致的操作无法成功。例如博客点赞次数自动+1的接口:

 

public boolean addCount(Long id, Long version);

 

update blogTable set count= count+1,version=version+1 where id=321 and version=123

 

每一个version只有一次执行成功的机会,一旦失败了生产者必须重新获取数据的最新版本号再次发起更新。

 

2. 去重表:

 

利用数据库表单的特性来实现幂等,常用的一个思路是在表上构建唯一性索引,保证某一类数据一旦执行完毕,后续同样的请求不再重复处理了(利用一张日志表来记录已经处理成功的消息的ID,如果新到的消息ID已经在日志表中,那么就不再处理这条消息。)

 

以电商平台为例子,电商平台上的订单id就是最适合的token。当用户下单时,会经历多个环节,比如生成订单,减库存,减优惠券等等。每一个环节执行时都先检测一下该订单id是否已经执行过这一步骤,对未执行的请求,执行操作并缓存结果,而对已经执行过的id,则直接返回之前的执行结果,不做任何操作。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操作的重复执行问题,缓存起来的执行结果也能用于事务的控制等。

 

1)消费端弄丢了数据

唯一可能导致消费者弄丢数据的情况,就是说,你那个消费到了这个消息,然后消费者那边自动提交了offset,让kafka以为你已经消费好了这个消息,其实你刚准备处理这个消息,你还没处理,你自己就挂了,此时这条消息就丢咯。

大家都知道kafka会自动提交offset,那么只要关闭自动提交offset,在处理完之后自己手动提交offset,就可以保证数据不会丢。但是此时确实还是会重复消费,比如你刚处理完,还没提交offset,结果自己挂了,此时肯定会重复消费一次,自己保证幂等性就好了。

生产环境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kafka消费者消费到了数据之后是写到一个内存的queue里先缓冲一下,结果有的时候,你刚把消息写入内存queue,然后消费者会自动提交offset

然后此时我们重启了系统,就会导致内存queue里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数据就丢失了

2kafka弄丢了数据

这块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kafka某个broker宕机,然后重新选举partitonleader时。大家想想,要是此时其他的follower刚好还有些数据没有同步,结果此时leader挂了,然后选举某个followerleader之后,他不就少了一些数据?这就丢了一些数据啊。

所以此时一般是要求起码设置如下4个参数:

给这个topic设置replication.factor参数:这个值必须大于1,要求每个partition必须有至少2个副本。

kafka服务端设置min.insync.replicas参数:这个值必须大于1,这个是要求一个leader至少感知到有至少一个follower还跟自己保持联系,没掉队,这样才能确保leader挂了还有一个follower吧。

producer端设置acks=all:这个是要求每条数据,必须是写入所有replica之后,才能认为是写成功了。

producer端设置retries=MAX(很大很大很大的一个值,无限次重试的意思):这个是要求一旦写入失败,就无限重试,卡在这里了。

3)生产者会不会弄丢数据

如果按照上述的思路设置了ack=all,一定不会丢,要求是,你的leader接收到消息,所有的follower都同步到了消息之后,才认为本次写成功了。如果没满足这个条件,生产者会自动不断的重试,重试无限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