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分布式事务小记

d2blog 2021-12-06 23:59 原文

分布式事务:就是指不在单个服务或者单个数据库架构下产生的事务.在数据库水平拆分,服务垂直拆分之后,一个业务操作通常要跨多个数据库、服务才能完成,完成这样的操作需要访问三个不同的微服务和三个不同的数据库。如果要满足保证“业务”的原子性,要么所有操作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不允许出现部分成功部分失败的现象,这就是这就是分布式事务,

理论基础:

CAP定理(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个指标不能同时存在,只允许同时存在两个

BASE理论

Basically Available (基本可用):分布式系统在出现故障时,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即保证核心可用。

Soft State(软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出现中间状态,比如临时的不一致状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虽然无法保证强一致性,但是在软状态结束后,最终达到数据一致。

 

总结:解决分布式事务最大的问题是各个事务的一致性、问题,基于CAP定理和BASE理论归纳出两种解决思路:

  • AP模式:各子事务分别执行和提交,允许出现结果不一致,然后采用弥补措施恢复数据即可,实现最终一致。

  • CP模式:各个子事务执行后互相等待,同时提交,同时回滚,达成强一致。但事务等待过程中,处于弱可用状态

  •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需要在分支事中互相通讯,协调事务状态,因此就需要一个事务协调者(TC)(有关联的分支事务在一起称为全局事务)

 

阿里seata

seate事务管理中由三个重要的角色:

  • TC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 事务协调者:维护全局和分支事务的状态,协调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

  • TM (Transaction Manager) - 事务管理器:定义全局事务的范围、开始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全局事务。

  • RM (Resource Manager) - 资源管理器:管理分支事务处理的资源,与TC交谈以注册分支事务和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并驱动分支事务提交或回滚。

 

seata的四种事务模式:

XA模式:

XA模式由两个阶段

一阶段:

事务协调者通知每个事物参与者执行本地事务

本地事务执行完成后报告事务执行状态给事务协调者,此时事务不提交,继续持有数据库锁

二阶段:

事务协调者基于一阶段的报告来判断下一步操作如果一阶段都成功,则通知所有事务参与者,

提交事务如果一阶段任意一个参与者失败,则通知所有事务参与者回滚事务

XA模式优点:

事务的强一致性,满足ACID原则。

常用数据库都支持,实现简单,并且没有代码侵入

XA模式缺点:

因为一阶段需要锁定数据库资源,等待二阶段结束才释放,性能较差

依赖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事务

 

AT模式AT模式也是分阶段提交的事务模型,不过缺弥补了XA模型中资源锁定周期过长的缺陷。

AT模式下,当前分支事务执行流程如下:

一阶段:

1)TM发起并注册全局事务到TC

2)TM调用分支事务

3)分支事务准备执行业务SQL

4)RM拦截业务SQL,根据where条件查询原始数据,形成快照。

5)RM执行业务SQL,提交本地事务,释放数据库锁。

6)RM报告本地事务状态给TC

二阶段:

1)TM通知TC事务结束

2)TC检查分支事务状态

a)如果都成功,则立即删除快照

b)如果有分支事务失败,需要回滚。读取快照数据,将快照恢复到数据库。此时数据库再次恢复

 

AT模式的优点:

一阶段完成直接提交事务,释放数据库资源,性能比较好

利用全局锁实现读写隔离

没有代码侵入,框架自动完成回滚和提交

AT模式的缺点:

两阶段之间属于软状态,属于最终一致

框架的快照功能会影响性能,但比XA模式要好很多

 

AT与XA的区别

  • XA模式一阶段不提交事务,锁定资源;AT模式一阶段直接提交,不锁定资源。
  • XA模式依赖数据库机制实现回滚;AT模式利用数据快照实现数据回滚。
  • XA模式强一致;AT模式最终一致

脏读问题:

在多线程并发访问AT模式的分布式事务时,有可能出现脏写问题,解决思路就是引入了全局锁的概念。在释放DB锁之前,先拿到全局锁。避免同一时刻有另外一个事务来操作当前数据。

TCC模式

TCC模式与AT模式非常相似,每阶段都是独立事务,不同的是TCC通过人工编码来实现数据恢复。需要实现三个方法:

  • Try:资源的检测和预留;
  • Confirm:完成资源操作业务;要求 Try 成功 Confirm 一定要能成功。
  • Cancel:预留资源释放,可以理解为try的反向操作。

 

流程分析

举例:一个扣减用户余额的业务。假设账户A原来余额是100,需要余额扣减30元。

阶段一( Try ):检查余额是否充足,如果充足则冻结金额增加30元,可用余额扣除30

初识余额:

余额充足,可以冻结:

 

此时,总金额 = 冻结金额 + 可用金额,数量依然是100不变。事务直接提交无需等待其它事务。

 

阶段二(Confirm):假如要提交(Confirm),则冻结金额扣减30

确认可以提交,不过之前可用金额已经扣减过了,这里只要清除冻结金额就好了:

此时,总金额 = 冻结金额 + 可用金额 = 0 + 70 = 70元

 

阶段三(Canncel):如果要回滚(Cancel),则冻结金额扣减30,可用余额增加30

需要回滚,那么就要释放冻结金额,恢复可用金额:

TCC优点:

  • 一阶段完成直接提交事务,释放数据库资源,性能好
  • 相比AT模型,无需生成快照,无需使用全局锁,性能最强
  • 不依赖数据库事务,而是依赖补偿操作,可以用于非事务型数据库

TCC缺点

  • 有代码侵入,需要人为编写try、Confirm和Cancel接口,太麻烦
  • 软状态,事务是最终一致
  • 需要考虑Confirm和Cancel的失败情况,做好幂等处理

事务悬挂和空回滚:

空回滚:当某分支事务的try阶段阻塞时,可能导致全局事务超时而触发二阶段的cancel操作。在未执行try操作时先执行了cancel操作,这时cancel不能做回滚,就是空回滚

业务悬挂:对于已经空回滚的业务,之前被阻塞的try操作恢复,继续执行try,就永远不可能confirm或cancel ,事务一直处于中间状态,这就是业务悬挂

执行try操作时,应当判断cancel是否已经执行过了,如果已经执行,应当阻止空回滚后的try操作,避免悬挂

 

SAGA模式

原理:

在 Saga 模式下,分布式事务内有多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个冲正补偿服务,需要用户根据业务场景实现其正向操作和逆向回滚操作。

分布式事务执行过程中,依次执行各参与者的正向操作,如果所有正向操作均执行成功,那么分布式事务提交。如果任何一个正向操作执行失败,那么分布式事务会去退回去执行前面各参与者的逆向回滚操作,回滚已提交的参与者,使分布式事务回到初始状态。

Saga也分为两个阶段:

  • 一阶段:直接提交本地事务

  • 二阶段:成功则什么都不做;失败则通过编写补偿业务来回滚

 

SAGA模式优点:

  • 事务参与者可以基于事件驱动实现异步调用,吞吐高

  • 一阶段直接提交事务,无锁,性能好

  • 不用编写TCC中的三个阶段,实现简单

SAGA模式优点:

  • 软状态持续时间不确定,时效性差
  • 没有锁,没有事务隔离,会有脏写

 

总结四种模式对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