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1.1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yzqh 2020-12-07 18:31 原文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25分左右,仅出现在上午选择题中)

1信息的传输模型(信息的传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源 ——> 编码 ——> 信道 ——> 解码 ——> 信宿
噪音(对信道有影响)
2信息的质量属性(7点)
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安全性

3信息化的五个层次
餐品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

4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5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1.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2.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3. 信息网络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设施
  4.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5.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6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四个阶段:产生、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
一、系统规划阶段
1提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初步想法;2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二、系统开发阶段
1总体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逻辑模型)3系统设计阶段(物理模型)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验收阶段
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四、系统更新阶段。

7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
主要特点有(1)开发目标清晰化(2)工作阶段程式化(3)开发文档规范化(4)设计方法结构化
其精髓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方法
缺点:
开发周期较长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2快速原型法
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3面向对象方法
OO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一切皆对象)
当前,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来说,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结合起来,首先,利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向上的采用OO方法进行开发。

4面向服务方法
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8网络模型

数据链路层 协议:IEEE802.3/.2(无线局域网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可靠传输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面向无连接,不可靠传输
IP(Internet Protocol):Internet协议,负责TCP/IP主机间提供数据报服务,进行数据封装并产生协议头,TCP与UDP协议的基础。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协议其实是IP协议的的附属协议,IP协议用它来与其它主机或路由器交换错误报文和其它的一些网络情况,在ICMP包中携带了控制信息和故障恢复信息。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网络设备
路由器在网络层,交换机各层都有

网络存储技术
直接DAS :存储设备通过SCSI电缆连接到服务器
网络附加存储(NAS):通过网络接口和网络直接相连,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支持即插即用。NAS技术支持多种TCP/IP网络协议,主要是NFS(网络文件存储系统)和CIFS(通用Internet文件)来进行文件访问。
存储区域网络(SAN)

网络规划与设计
5G速率是1Gbps

核心层的主要目的通过高速的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
汇集层是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面,完成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以及其他的数据处理任务
接入层交换机(或路由器)具有低成本和高密度特性

9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OrcaleM、ysql、SqlServer
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DB

10数据仓库

11中间件的定义
一个分布式系统环境中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软件,中间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
可分为底层型中间件、通用型中间件、集成型中间件

12可用性和可靠性(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