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运输层习题

52ky 2021-12-07 15:44 原文

1.对于滑动窗口协议,若分组序号采用3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则接收窗口最大是

A 2
B 3
C 4
D 5

解析:
发送窗口+接收窗口<=2^n

2.若服务器甲与主机乙建立 TCP 连接时发送的 SYN 段中的序号为 1000,在断开连接时,
甲发送给乙的 FIN 段中的序号为 5001,则在无任何重传的情况下,甲向乙已经发送的
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

A 4002
B 4001
C 4000
D 3999

解析:TCP的序号是指所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建立连接的时候,有三次握手,握手过程中,服务器的TCP报文不携带数据,但是要消耗一个序号。
数据传输阶段所用的起始序号应该为1001。
断开连接时候,甲发送给乙的FIN段中的序号为5001,释放连接的TCP报文也是不携带数据,但是要消耗一个序号
因此,在无任何重传的情况下,甲向乙发送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应该是 5001-1001=4000。

3.UDP 协议实现分用(demultiplexing) 时所依据的头部字段是

A 源端口号
B 目的端口号
C 长度
D 校验和

解析:
分用: 一个 IO 收到的消息被分发给多个用户.
因此,通过目的端口号来发送给不同的IO

4.下列关于虚电路网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 可以确保数据分组传输顺序
B. 需要为每条虚电路预分配带宽(×)
C. 建立虚电路时需要进行路由选择
D. 依据虚电路号(VCID)进行数据分组转发

解析:
虚电路服务需要有建立连接过程,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分组到达终点的顺序与发送顺序相同,可以保证有序传输,不需要为每条虚电路预分配带宽。

5.下图描述的协议要素是(C)

Ⅰ. 语法 Ⅱ. 语义 Ⅲ. 时序

A.仅Ⅰ
B.仅Ⅱ
C.仅Ⅲ
D.Ⅰ、Ⅱ和Ⅲ

解析:
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又称同步)三部分组成。
语法规定了通信双方彼此“如何讲”即规定了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规定了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规定了所要完成的功能,如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
时序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
由图可知发送方与接收方依次交换信息,体现了协议三要素中的时序要素

6.下图所示的网络中,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C)

A. 2, 2
B. 2, 4
C. 4, 2
D. 4, 4

解析:集线器冲突域和广播域都不能隔离,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无法隔离广播域,路由器既可以隔离冲突域又可以隔离广播域。

7.假设主机甲采用停等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帧,数据帧长与确认帧长均为1000B,数据传输速率是10kbps,单项传播延时是200ms。则甲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D)

A. 80%
B. 66.7%
C. 44.4%
D. 40%

解析:
发送数据帧和确认帧的时间均为 t = 1000*8b/10kbps = 800ms。
发送周期 T = 800ms + 200ms + 800ms + 200ms = 2000ms。
信道利用率 = t/T = 800/2000 = 0.4 = 40%。

8.某校园网有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R1、R2和R3互联后接入 Internet,S1和S2为以太网交换机。局域网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路由器部分接口以及各主机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

假设NAT转换表结构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H2和H3能够访问Web服务器(使用默认端口号),需要进行什么配置?
(2)若H2主动访问Web服务器时,将HTTP请求报文封装到IP数据报P中发送,则H2发送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经过R3转发后,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经过R2转发后,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

答:
(1) Web服务器、H1和H2、H3这两个子网使用了相同网段(192.168.1.*),且路由器开启了NAT功能,加上题干给出了NAT表的结构,因此需要配置NAT表。
路由器R2开启NAT服务,当路由器R2从WAN口收到H2或H3发来的数据时,根据NAT表发送给Web服务器的对应端口。外网IP地址应该为路由器的外端IP地址,内网IP地址应该为Web服务器的地址,Web服务器的默认端口为80,因此内网端口号固定为80,当其他网络的主机访问Web服务器时,默认访问的端口应该也是80,但是访问的目的IP是路由器的IP地址,因此NAT表中的外部端口最好也统一为80。题目中并未要求对H1进行访问,因此H1的NAT表项可以不写。R2的NAT表配置如下:

(2) 由于启用了NAT服务,H2发送的数据报P的源IP地址应该是H2的内网地址,目的地址应该是R2的外网IP地址,源IP地址是192.168.1.2,目的IP地址是203.10.2.2。
R3转发后,将数据报P的源IP地址改为R3的外网IP地址,目的IP地址仍然不变,源IP地址是203.10.2.6,目的IP地址是203.10.2.2。
R2转发后,将数据报P的目的IP地址改为Web服务器的内网地址,源地址仍然不变,源IP地址是203.10.2.6,目的IP地址是192.168.1.2。

9.假设下图所示网络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只提供递归查询服务,其他域名服务器均只提供迭代查询服务;局域网内主机访问 Internet 上各服务器的往返时间(RTT)均为10ms,忽略其他各种时延。若主机H通过超链接http://www.abc.com/index.html请求浏览纯文木Web页index.html,则从点击超链接开始到浏览器接收到 index.html页面为止,所需的最短时间与最长时间分别是(D)

A. 10ms, 40ms
B. 10ms, 50ms
C. 20ms, 40ms
D. 20ms, 50ms

解析:

最短时间:
本地域名服务器存在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仅仅需要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查询一次 10ms,得到超链接的IP地址,并且向目的IP地址请求数据并得到数据 10ms,共20ms。
最长时间:
本地域名服务器不存在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需要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查询一次 10ms,迭代各级域名服务器3次(根域名服务器,com顶级域名服务器,abc.com域名服务器)从而得到目的IP(www.abc.com)30ms,传送数据10ms,共50m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