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深度工作

hierarchy 2020-05-07 23:50 原文

  《深度工作》这本书买了有一阵了,因为觉得能猜出里面写了什么,所以一直没有开始阅读。最近心情波动比较大,觉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状态不是很稳定,自己也很着急,无意间看到自己曾经买的这本书,这次终于把它读完了,但读完之后的感觉与读之前想象的并不一样。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的状态特别的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够处理的十分得当,每天过得是无比的充实又十分的开心。但是也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顺利,很是苦恼。很多人将这种状况解释为潮起潮落,也用否极泰来来安慰自己。总之就是说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读完了《深度工作》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答案。虽然有写啰嗦,但是还是要提前说明一下,到底什么是深度工作呢?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和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这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一定经历过,当我们在做一件投入的事情的时候,不管周围谁在跟我们说话,或者是发出声响,我们都是听不到的,因为我们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眼下的事情里。这是过程中的状态,当眼下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的内心中会有莫名的成就感。可是这种状态却不常有,这个又用什么来解释呢?

  书中在开篇也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其实都是为了说明深度工作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成就,在正面来说明深度工作是有益处的。

  未来是智能机器的时代,一切都将变得更加的透明,关系也将变得更加的简单。作者举例西尔弗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竞选预测,来说明未来高级技术工人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通过举例王牌程序员汉森创办公司的例子,来说明超级明星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收益;通过举例杜尔通过风投获利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有资本的人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可选择的收益空间。

  那么为什么说这三种类型的人在未来能够收获成功呢?首先是高级技术工人,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工具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但是这些工具的上手却不简单而且发展的特别快,以后永远不会再有那种会一种技能,然后能够使用一辈子的事了,知识的半衰期在不断的减少,人们如果想要持续获利,那就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使用新的工具,去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还要快,因为如果你学习的时间过长,可能等你真正的掌握了这个技巧,它已经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了。

  那王牌程序员汉森又说明了什么呢?在网络时代超级明星的能力和作用被无限的放大了。经济学家舍温·罗森在1981提出了一个叫做“胜者通吃”的理论,他最核心的见解就是明确的将才能定义为一种" 不完全替代 "因素。他给出的解释是:连续听一系列中等水平的歌手唱歌并不能累加成一场无与伦比的演唱会。换言之,才能并非一种商品,你不可能通过大批购买,然后累计起来达到一定的水准,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会有额外的奖励。

  最后一个资本所有者理解起来最简单了,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就能够理解,财富就像是滚雪球,有钱的越来越有钱,穷人则不太容易翻身。

  那么如果你想要在未来取得成功,除非你已经是十分富有的人,否则还是需要自己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行。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功高级技术工人或者是超级明星呢?

  答案就是要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在现在这个时代,你已经掌握了什么,和你拥有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决定性。因为时代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一切都可能被颠覆。那么生活在这浪潮中的我们要怎么保持呢?答案一定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要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

  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存在的,但是数量一定是少之又少的。少到我们都无法发现。那么普通人和专家或者是超级明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什么他就是专家,但是我又没有觉得他是天才呢?这个问题在90年代就已经被解释了,佛罗里达的教授艾利克森通过不断的分析得出结论:刻意练习。

  艾利克森的观点就是:我们拒绝接受普通人与专家的差异是不可变的,相反我们认为专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反映在,为提升某特定领域的表现穷其一生的刻意练习。

  其实这些都是正式渠道的描述,说的明白一点就是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那就需要其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而这个周期也许是一生的时间。这个用我们平常的思维也是可以解释的,就是熟能生巧呗。但是关键的问题不在这,而是在怎么进行刻意练习,是每天都有意无意的重复一遍吗?

  当然不是,在艾利克森提出观点的10年间,神经学家也一直在探索促使人类在解决难题方面取得进步的科学原理。最终发现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与髓磷脂有关系,它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的运转,要理解髓磷脂在提升能力方面的作用,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是智利还是体力技能,最终都要追溯到大脑回路上,所以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聚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够更加轻松的运转,那么在处理某些问题要使用到相关神经元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自如。

  那么怎么才能让神经元的周围产生更多的髓磷脂呢?专注于某项特定的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的大脑回路在隔离区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更加有效的固化这种技能。因此想要高度专注于当前的工作,避免干扰就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促进髓磷脂性能的唯一途径。相反如果你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学习一种技能,那么就会同时存在很多的脑回路,相关的神经元就不会得到很好的隔离,所以其周围就不会更好的生成髓磷脂,所以就是可能你重复了很多次,但是其实效果很一般。

  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快速的掌握一项比较困难的技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足够的专注。而深度工作描述的就是如何专注的工作。

   

  其实看到这里,感觉深度工作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接着作者继续从狭义到广义的方式来论证他的观点。

  首先是神经学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患了癌症的作家,通过保持每天乐观的对待,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而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而最终得出结论我们的大脑是根据我们挂住的事务来构建世界观的,这与我们之前的想法有所不同,之前我们会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南辕北辙。

  就是如果我们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快乐,积极。与每天发生的事情关联并不大,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腾森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来研究实现对象面对积极与负面现象时大脑的行为。她发现年轻人面对两种现象时,杏仁核(情绪中心)都有活跃的反应,但是对于年长的实现对象,杏仁核则只在积极的行为时才有反应。这个实现结果表明年长者重制了自己的大脑,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忽略了负面的消息,因为更多的关注了积极的消息,所以他们在没有改变任何外在的事情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那么由此思考在我们进行深度工作的状态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在工作中就能够时刻感受到引力和重力,如果我们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深度工作,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具有丰富意义和重要性的。通过不断的这种训练,就是使我们的大脑能够产生一些偏向,更多的关注生活中那些积极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意义的事情上面。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全神贯注的能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全神贯注的状态占据了我们的感官器官,使我们避免了生活中很多难以回避的不愉快的事情。

  那么如果我们每天被各种小事所打断,无法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去工作,那么我们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就不能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抱怨,烦恼和沮丧。那么我们的大脑根据这些情况构建的世界就是一个悲观的世界,随时我们生活的状态就会收到很大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