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把时间当作一个维度——再读《悟空传》有感

gentium 2015-07-25 23:11 原文

出差,高铁上回来有7个小时,可以读本书了。于是把《悟空传》塞进了新启用的包包里。

这是我第三次读这本书。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学。从网上看到这本书,不少文字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比如玄奘那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比如悟空那句“我有一个梦,我想我起飞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仙诸神,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因为只是断断续续看了些片段,我甚至不知道这本书自己读得完整不完整,更不用说看懂没看懂了。但上学那阵子精神生活比较枯燥,读这些文字时,还是被感动得稀里哗啦。

第二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过了十年。我上学上到再无学可上,这本书也出了个完美纪念版。虽然封面设计很烂,但想到那些曾经感动我的文字,还是买了一本收藏。这次算是按顺序、完整地读了,但我想我应该没有看懂,至少根据我今天回忆起来当时应该没有看懂。书的风格是穿越时空的,我那一根筋脑子还原不出整个故事。我看不懂究竟有几个悟空,看不懂究竟哪一个是真的悟空。

第三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出差路上。我没什么困难地看完了,而且自以为看懂了。不但看懂了,还自以为明白了作者想说点什么。不但明白了作者想说点什么,我自己都想写点什么了。

悟空是悲剧的。他想长生不老,于是飘洋过海求仙问道,结果却不被师傅承认;他想让孩儿们一起超然三界,于是去地府购销了生死薄,结果花果山挤满了不得超生的妖精;他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于是闹了天宫,结果却被困在五行山下不得动弹;他想得正果,于是西天路上修行,结果不断想起过去,一路心事重重;他领悟到成佛的真谛,挥开金箍棒战胜了自己,结果却发现成佛不过是一场虚无;他最终向如来单挑,如来认输,他却死了。

悟空的悲剧,在于他本身就是个悖论。他跟如来赌输赢,只要他活着就是输,如果他赢了就得死;他跟自己斗胜负,战胜自己就是输给自己,输给自己就是战胜自己。无论如何,结果都只能是悲剧。

这个悖论纠结于悟空的一生。如何破?

一般来说,系统中出现悖论,说明这个系统是不一致的,而在不一致的系统里是不能够解决悖论的。为了维护系统的一致性,你需要跳出系统,在更高层次上去统一。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无法在我们制造出这些问题的思考层次上解决。”

解决悟空的悖论,的确需要爱因斯坦帮他提高一个层次。他不是要跳出三界,而是要跳出三维空间,把时间当成一个维度。

空间维度容易建立,时间维度建立却难。因为你正在随着时间流逝。

火车在高速运行,窗外景色美得一塌糊涂,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可是本来垂直站立的栏杆,出现在照片里却变成了倾斜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没有找到答案,但想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合理的解释。电子照片的形成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在这段时间里,手机已经随火车发生了位移,这段位移也是不可忽略的。照片是由像素点构成二维矩阵,这个矩阵不是一下子形成,而是按某个维度优先的顺序先后形成。所以,最终成形的照片,是那段时间里在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形成的不同维度像素的合成结果,栏杆必然是斜的。如果这一解释成立,只要我把手机旋转180度,栏杆斜方向就会反过来。我这样做了,结果果然证明了我的猜测。栏杆的倾斜,是空间的变化和时间流逝的结果。

时间是什么?有人认为时间是宇宙的基本属性,是一个依照序列方式出现的一个维度;有人认为时间是一种心智的概念,好让人对事件排顺序。我讨厌这种一分为二的看法,客观存在了就不能再产生心智的概念吗?

火车到站,有人上车,大大小小的行李带了几样。他想把行李们放在行李架上,但行李架的空间不多了。他挪动了一下别人的行李腾出空了,又尝试调整了自己行李的方向和位置,行李们就乖乖地就绪了。这是在三维空间里摆放物体。但如果是在四维空间呢?

我曾经学习和实践时间管理的方法,希望自己能更高效地处理更多事情。但结果却是更加痛苦于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更痛苦于自己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而后我明白,我不可能拥有更多时间,也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做多件事情。时间只按照一个序列进行,它是一个维度。

把时间当作一个维度后,工作和生活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为了实现一个高大上的方案再三地拖延项目周期,而是按照规定的期限去提出可行的方案。不再把多个层面的问题混在一起把自己弄糊涂,而是仔细研究和划分了项目的阶段,每个阶段只解决自己阶段的问题。开始认真承诺的时间点,并且按时间点提交承诺的工作成果。工作理顺了,生活也理顺了。不再纠结于跑步时不能阅读,不再纠结于陪孩子时不能独处,不再纠结于干这个时不能干那个,该干嘛就干嘛呗。

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也没什么不好。很多人试图给时间下定义,但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迄今为止,关于时间,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定义,便是防止事情同时发生。

两个悟空决斗,字面上是五百年前的悟空和五百年后悟空时空穿越在一起武力决斗,而实际上,是一个悟空五百年前的理想和五百年后的无奈之间的思想斗争。斗起来,当然很感人很好看,但实际上这是不该的。悟空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现象,但他把这个现象想当然了,没有先于爱因斯坦推导出狭义相对论;悟空在被压五百年,但五百年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他并没有领悟到时间的存在,更不会把时间当做一个维度思考。在火车上,时间用来不到1/50秒便通过照片中倾斜的栏杆体现了它的存在。悟空无视时间的维度,企图让不能同时发生的事同时发生了,结果只能是悲剧了。

倘若悟空把时间当作一个维度了,他会如何去做?他会不惧怕将来,不念记过去,做一只猴子,做那只在紫霞眼里比所有神明都高贵的猴子。而这样,并不是让他从理想主义堕落到现实主义,而是把理想逐步地钉进了现实的时间表里。

把时间当作一个维度,有人天生就会,有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能领会,有人却要经过一些折腾才能领会。这样做之后,他便不会奢求拥有无限多的时间,也不会希望做无限多的事情,他希望的,是有能力让正确的事情依次发生。

文章写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的。但作为《悟空传》的读后感,惯例是要引用书中的结尾当做结尾。“怎能忘了西游?”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西游,那西游便是自己成长的路。欣慰的是,我们的路还没有到头。引用这个结尾作为文章的结尾当然是无疑是很棒的。但是,引用得太多了,我想用换个花样。原书序言中引用了一首歌,但只有开头,那开头提出了问题。我就引用那首歌的结尾吧,那里貌似给出了答案。

好多事情总是后来才看清楚
然而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
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
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在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