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能力与知识、技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albert-think 2017-05-08 10:11 原文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编程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知识是懂,技能是做,能力是成。

知识是懂得为什么,技能是知道如何做,能力是能够做成功。

有知识,可以更高效灵活的掌握技能;多一项技能,就多一分能力;除了知识技能,能力还包括性格,体力,口才,天赋,是个综合指标。

能力是面向结果的,想做的能成,想要的能有,就可以说是有能力。
 
 

如何修炼成某一领域的高手?

知识技能才干组成了能力的三核,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修炼成高手?


三核中,知识最容易习得。往前追溯一百多年,知识分子的能力主要是拼记忆力,那个时候书不多且奇贵。清朝末年曾国藩买了一套《二十三史》,花了他一百两纹银,这大概是一个七品官员两年半的俸禄。现在网上《二十四史》一千三百人民币,大概是处级干部一周的工资。所以古人盛赞一个人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牛逼不说,这能省多少钱!

到了上个世纪中,书成为大部分人都消费得起的东西。知识的竞争力开始转向阅读量。这时候大伙主要拼阅读量和理解力。书上都是正确答案,你知道得越多,读的文献越多,就越能胜出——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这个阶段的思路。

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上的知识简直不花钱(除了电费网费)。一旦载体便宜,知识总量就开始爆发。

首先,知识本身变得丰富而廉价起来。如果曾国藩活在现代,他也许就会打“《二十四史》”、“免费下载”等关键词,然后偷偷搞到一套免费的盗版电子书。只要你的搜索技术好,基本上大部分的知识是廉价甚至免费的。

其次,搜索技术改变了知识存储的方式,人们可以记得关键词,知道在哪里找就好。

最后,这个年代的人面对了太多全新的问题,相关的知识也不断更新,以至于我们无法知道哪些是被验证过的,哪些是扯淡。这就需要我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年代,知识的差距转向了能力的较量 —— 搜索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 —— 谁能在同样的知识海洋中学得更快、更多、更精准,谁就容易获胜。

知识的差距,变成了技能的差距,这也就让修炼转向了第二个层面 —— 技能。当所有技能所需要的知识都存在的时候,谁先练出来,谁就是胜利者。如果有一天《九阳真经》《九阴真经》《易筋经》都上网,谁会成为武林霸主?练习最快那个呗。这个时候,知识的竞争升级到技能层面了。

技能与知识最大的差别是,技能是以熟练不熟练为判断的。他没有知识那种知道或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的瞬间快感。任何人刚刚接触技能,都是笨拙而滑稽的。虽然24个字母清清楚楚地写在每一个键位上,但是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运指如飞。

拐个弯,谈谈中国式英语教学的问题,他们把英语当成一种知识来教——你清晰地知道 [θ] 是从喉咙发起的气流通过上颚冲出唇齿之间摩擦发出的浊音,但是你不一定能顺利发得标准。你可以对虚拟语气的十二种可能了如指掌,但是还是无法脱口而出:如果我是你,我死了算了。(if i were you, i would rather die.)

语言是技能,而不是知识。知识能学到,而技能只能习得。知识学习是瞬间的,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几乎瞬间完成。但技能则需要漫长的笨拙期——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笨拙的开始,你永远也不会学好任何技能。

也正因为这个心智之墙,很多知识优胜者死别也不愿走入技能的练习领域。这也是为什么“好学生”往往不如“坏学生”混得好的原因——“混社会”是门技能啊。


而当一门技能被反复地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正如你现在打字不需要看键盘,正如你说话张嘴就来不用考虑发音,正如你骑单车不用想着保持平衡一样,这些技能都因为反复修炼,成为你不知不觉的才干。

才干一旦学会,可以很迅速地迁移到其他技能领域中去。就好像今天的小孩子学习个新电子产品一定比中年人快,他们与电脑的互动,早就成为才干,又重新迁移到新的知识和技能领域来。高手就是这样炼成的。

让技能升级为才干,我们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

无须过脑子就能够直接使用这项技能,它似乎成为你的天生属性之一。一个魔术在上台前,需要经过大概近3千次的练习,所以当刘谦对着镜头变魔术的时候,他的大脑肯定不会过关于“如何拉动皮筋”这样的事,那些动作完全自动化,他的脑子则在想如何配合当时的机位、镜头、所有人的表情。时间一长,这些技能也变成“镜头感”被存为才干。它可以发展新的技能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把这个能力的升级过程归功于大脑中的“髓鞘质”(我从未读准过),并且认为:“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间沟通的结果。……技能线路锻炼得越多,使用得越自如,大脑就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幻觉:一旦掌握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就是知识 — 技能 — 才干的形成。

明星有“明星感”,老师有“个人魅力”,商业决策者有“精准的直觉”,一流的运动员有特殊的“节奏”,好的员工有天生的“责任心”,都不一定是“天赋”,而是经过大量技能练习后,才干与天赋交融的体现。人家是练出来的。才干如此的“自动自发,习焉不察”,以至于很多人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才干——这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生涯规划师常用“成就故事”分析,英雄之旅等方式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才干。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向张三丰学太极剑一段,就极大的体现了知识 — 技能 — 才干的升级过程。张无忌大敌当前,要与剑术高手比剑,却不会剑术。张三丰于是当场传他太极剑法,半个时辰后对敌。

张三丰当下站起身来,左手持剑,右手捏个剑法,双手成环,缓缓抬起,这起手式一展,跟着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一招招地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双手同时画圆,复成第五十四式“持剑归原”。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

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周颠失声叫道:“糟糕!越来越忘记得多了。张真人,你这路剑法是很深奥,看一遍怎能记得?请你再使一遍给我们教主瞧瞧罢。”张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剑出招,演将起来。

众人只看了数招,心下大奇,原来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一招相同。周颠叫道:“糟糕,糟糕!这可更加叫人糊涂啦。”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

……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 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金庸大侠给我们上了一门生涯课,剑招 — 剑术 — 剑意对应到职业生涯里面来,就是“知识 — 技能 — 才干”。这么短的时间里,“如何出剑”的知识和“出得熟练”的技能,显然不可能马上掌握。只有传递“剑意”才能成功。而才干的核心,就是自动自发,无知有能,所以“剑招”忘记得越干净越好。

但是为什么张无忌能够马上领会剑意?

显然与他之前已经踏踏实实地按照知识 — 技能 — 才干的规律,修习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有关。上乘武功的才干一致,技能相通,只是知识略有不同。正如当你站到了17楼往下看,你就一定会比楼下的人明白,去某个公交站怎么走。当你在某一个领域做到顶尖,你也很容易掌握另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外人看起来,就是一通百通了。

真正的高手,就是这样炼成的。


关于才干,还有一个事情要交代:

很多人一旦接触了能力三核,会认为才干最重要,开始沉迷于各种评测与自我发觉,希望获胜。其实不然 —— 才干虽然在职业优胜中非常重要,但是没有了技能和知识,也没戏。比方说我的才干:好奇、幽默感和求真,但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只有结合了生涯和写作的技能,才干才能外化出职业能力 —— 才干才有了被识别的价值。

在我看来,对于大部分职位,知识和技能就已经足够,而对于公司里面一上来就要发挥天赋,jump out of the box 的小朋友,我要说,先进去你的盒子!知识技能只需要认真和努力,所以对于大部分工作,认真努力就有80分。以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浅,他们根本没做到80分。

如果你只是希望通过找到天赋少付出些努力而超车 —— 你根本没有资格谈天赋。
 
 

技能是能力的一种,运用技术的能力。

除技术之外,能力还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推理能力,表述能力,创造力;说服别人的能力,表达感情的能力,克制与欺骗的能力,爱与被爱的能力。

力需要施力者和受力者,知识通过能力表现。

我们永远只能看到别人的表现,却可以从表现中推断出其知识和能力。
 
 
知识就是交通规则,技能就是驾驶技术,能力就是开车上路。
 
 

很巧看到了楼主这个问题,稍微回答一下吧。
楼主能问到关于“知识、技能、能力”的问题,想必应该是知道KSA模型吧,如果不知道这个模型就能提出该问题,那我就很佩服楼主的思考能力了。
KSA,即Knowledge, Skill, Ability,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到的一个模型。三者主要是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但也有相互交叉。(这特么你不是废话么----但确实是这样,特别是技能和能力之间,重叠的部分可能很高)。下面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特别注意其中的限定词语:
①知识----强调的主要是信息(information),“你拥有关于‘锤子’的知识”,这个“知识”可以是指是指你知道一个锤子长啥样;
(更深入一点)也可以是这个锤子的尺寸、重量、材料、设计图纸、用途、生产商,等等;
(还可以再深入一点)锤子的材料的特性,锤子设计的规范守则,锤子在具体情况下的使用方式,等等;
知识这一概念,重要的在于信息这种方面,即你知道了。
②技能----我个人的理解是对工具的使用,并大致能对它进行有效的使用。譬如锤子的使用手册中又对如何用锤子订钉子的介绍,然后你能用这个锤子造成订钉子,那么可以说你大致掌握了该锤子的使用,你具备了使用该锤子的技能。
③能力----能力这个东西必须针对具体的问题。譬如上面说的,你会用该锤子订钉子,这时你还不具备使用锤子的能力,而且此时讨论使用锤子的能力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你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时,譬如在“做一张桌子”的过程中,你发现需要用锤子订钉子,并且你能够订好钉子,而且做好了这张桌子,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说在做这张桌子的过程中你具备了使用该锤子的能力。
( ctrl+f 订 替换为 钉)

总的来说,知识是信息,技能是对工具的掌握,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上述两项的运用。

这样你会发现我们常常说到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没法解释了,其实我觉得这些在KSA模型里,应该都归到技能里面。而技能中的工具则是广义上的工具了。

这个模型我觉得是很适合做个人的人力资源分析的,可能概念上与日常用法并不一致
 
 

能力,知识和技能这三个概念,如今重叠之处越来越多了。

知识这个概念原本是最清晰的,它是指能写在纸上的真命题,是一段文字。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就是知识。但现在我们又有“内隐知识”的说法,比如知道游泳,知道骑自行车,也称之为知识。而这原本都是称之为技能的。

狭义的能力是指一些基础性的生物能力。比如控制自身肢体的能力,控制呼吸的能力,有意识运用感觉系统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可以组合成“游泳”这一技能。所以狭义的技能是指被文化固化的能力集合。“舞蹈”可以称之为技能,但“吃饭”却不行。但这两种活动并没有合理的区别使得一个是技能而另一个不是。

但广义的能力就能包含技能的概念了,甚至可以包含知识的概念,比如我们常说“学习能力”,这就包含了关于“学习”的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的技能。

所以说,能力,技能和知识这三个概念,没什么好严格区分的。三者本没有严谨的定义,也没有在同一个学科内有规定好的区分性定义。大家怎么习惯怎么用就行。
 
 
就理论方面来说——知识既制约技能的发展,也又促进技能的发展。知识越丰富,技能就能有更好的发展。相反,技能的发展又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技能可以促进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从专业角度来说,知识包含能力,能力包括技能。
知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大众对于知识这个概念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书面知识,这只对应于教育心理学中的陈述性知识。
但是,在专业上,除此之外,主要有元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等。
 
 

知识是你懂得怎样做的理论前提

技能是你实际操 做的时候能够玩出的花样以及体位

能力是你让对方达到的满意程度
 
 

能力、知识还有技能我认为都可以理解为工具。

能力:能够创造价值的工具
知识:能够指引做出正确判断、正确操作的工具
技能:将知识关联、组合、应用的工具
 
 
首先解释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这就是说,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他能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
第二是知识,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知识通俗来讲就是人们的经验和理论。包括陈述性知识,如数学公式、物理规律等。和程序性知识,比如你能做饭、能编程等。
第三技能,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它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的。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能力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心理特点,包括你的说话的能力、逻辑能力、运动能力等。知识就是人们经验的积累,比如数学物理上的公式、你能做一顿饭等。技能其实就是知识中的程序性知识,你会做饭就是你的做饭技能,会编程就是编程技能。
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技能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比如多背诵课文可以提高你的记忆能力。能力又是进行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的基础,只有你能沟通交流的言语能力你才能高效率的学习。技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知识的一种。
我也是现学现卖,不懂的再问我,我给你查查,不行我再问问我老师。
 
 
知识就是具体掌握的信息,比如公式,方程式,书上的知识点等,属于看到了记住就能有改变,有提升的东西。知识丰富指的是存储量大。
技能是指需要进行练习才能提高的,有一部分与知识重合,比如你知道了一套解题的方法,步骤,这是知识,但是你拿到一个这种题,运用这个步骤将题解出来,这个过程就刺激了你的神经系统,重复刺激,它就成为一条相对固定的线路,解这种题就成为技能,技能的关键点是一条神经线路的刺激,(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投篮前大脑想象一遍动作会增加命中率,)同理,书法,画像、篮球过人动作都是技能。技能娴熟是指神经与相应肌肉受到过的有效刺激多
能力是指面对超级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能体现出来的,给你一个写文案的内容,让你完成,你用的是技能来进行,而让你做出一整套策划营销方案并贯彻实行,那就是依靠能力,因此所谓能力就是向你的大脑输入多方面,多角度的变量(包含遇到的,没遇到过的)时,你所给出结果,解决问题质量的高低,更进一步,就是解决复杂问题水平的高低,比如恋爱,如何配合对方的眼神,如何在恰当时间说情话,这些相互配合,就是能力。或者如何发现商机、寻找合伙人、利用心理学知识、谈判技能去解决各种问题。
知识层面大杀器是记忆力和理解力,技术层面大杀器是理解力和执行力,能力层面大杀器是领悟力和总结能力,能力有天生的,但所以提高的能力都是技能到能力或者知识到技能到能力。
这个过程可以有一定的刻意性,但所谓“太用力的人走不远”,进步是在无意识的“心流”中通过“刻意”训练实现的,这种刻意,不是依靠咬牙的意志力,而是开始突破阻力后的惯性既可。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要表征,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如何做);
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是一种个体经验,主要表现在动作执行方面的经验,与知识有区别。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活动)。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例如,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他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能力低下。说明他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既不能广泛迁移,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技能与能力又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
综上,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相互转化,促进的。
 
 

什么事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如骑马的知识、开车的知识、计算机数据输入的知识等。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按活动方式的不同,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活动)。操作技能(如掷铅球)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呈现的,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心智技能(如数学运算)的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操作技能的形成,依赖于机体运动的反馈信息;而心智技能则是通过操作活动模式的内化才形成的。

能力则是学习者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技能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高低。
 
 
期末考试题目既视感。
 
1 学习 行业顶尖高手 !
2 将所学核心 反复提练成
框架 模块 公式!
2 强化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 练习至烂熟!
 
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当然也符合辩证法。
 
能力是天赋,知识是积累,技术是经验。
 

知识是信息以及信息的整理。于是,拥有更多信息和更好的整理信息能力(注意,这里使用了“能力”一词,后面解释)的人,会在知识的比拼中胜出。

技能/技巧是重复得到的经验。力学可以告诉你投篮的速度和角色,可以告诉你三点一线瞄准再减掉重力和风力的偏转,可以告诉你合适的速度换上合适的挡位声优饿。但技能/技巧不是知道就行的,其核心在于大量重复带来的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

能力是一个人处理同一类问题的结果的平均评价。这时,能力是结果论,即不管如何达成,只看结果好坏。因此,知识、技能、天分、钱、人脉、运气都是影响能力的因子。
 
知识是通过后天努力和积累习得
技能通过实践习得的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
能力是集知识、技能、运用于一身的综合素质,有些能力来自与生俱来,有些能力来自后天开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