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移动开发程序员的悲哀是什么?

Android-Alvin 2020-09-28 17:02 原文

移动开发程序员完全是一个刀口舔血的职业!

我今年33岁,身边熟悉的不少朋友,从事互联网行业,年龄在 40 岁附近。常常,我通过观察他们,想象自己的未来的样子。

这些朋友,更准确的说,是我的老师,师兄,前辈,在40岁的年纪,人生境况各不相同。

有位师兄,打拼多年,现在的职级是阿里 P9。这一两年和他联系较多,主要是作为晚辈后生请教问题。阿里集团有十万员工,在 P9 职级的员工只有寥寥千人,所能够获得的工资和股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期望。我问过他,怎么看待这几年愈演愈烈的中年危机话题。他没有多说,只淡淡的提了一句,「其实不是像大家讲的那样紧张,如果三四十岁,职级还是 P6,能不中年危机吗」,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阿里的硕士入职定级一般是 P5。

我们来品品这句话,是有一定信息量的。诚然,以这位师兄取得的成绩和社会地位,中年危机对他来说,可能是没有亲密接触过的。但从以往的交流中,我知道师兄热爱思考,也热爱与人打交道,甚至对我这样一位寂寂无名的晚辈后生都经常保持联系。所以他对社会百相是有着高于一般人的认知的。他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想告诉我,在他的观念里,与其说职场中年危机是一种现象,倒不如说是一种结果。

何出此言,从毕业后的二十多岁,到可能出现中年危机的三四十岁,这十几年里,有些东西的改变是我们无法阻止的,例如身体机能的下降,精力明显没有青年时旺盛了。但有些东西,是我们可以争取的。

像师兄说的,如果一个程序员,人近中年,还在相对而言较低的职级位置上,这十几年的时间,基本是处于一种原地踏步的状态,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技术深度和广度都停滞不前,当公司的效益下滑时,很容易成为优化的目标。

特别是我们移动开发人员,以前小厂需要分别招一个IOS和Android开发人员,Flutter技术的升级使用,实现了跨平台开发,公司岗位需求变成了只招一个Flutter技术开发人员就可以满足部分需求了。裁员缩减成本就成了悬在移动开发人员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移动开发程序员的通病

  1. 一些马上毕业的同学和已经毕业一年从事Android开发相关的工作的初级开发者,往往会有这样的疑惑,不知道要学习什么东西。自己摸索着学习呢,又不知道学习的路线对不对,发愁啊。

实话说这个蛮正常的,咱们Android开发要学的东西也不少,大多数开发者都会有这种时期,当自己项目完成、处于维护阶段的时候,工作不忙,想自己学习,但是又不知道(我也想学习,可现实她不允许啊)

从何学起?怎么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收获甚少。然后开始自我怀疑,厌倦学习,从此堕落。

  1. 还有一些高级工程师除了代码,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 你知道怎么与陌生人打交道吗?
  • 你知道怎么推销产品吗?
  • 你知道你一个东西做出来,怎么把它推广出去吗?
  • 你知道除了技术以外,互联网的众多行业是怎么挣钱的吗?

如果这些都不懂,恭喜你,你是纯纯的程序员,将来被优化以后,你将完全不懂如何生存。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只说问题,不讲方案,不是我的风格,透过问题看到本质,进而给出解决方案才是。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本质,那答案就很简单了,程序员的小伙伴们,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闲书了。

具体怎么做呢?

1、尽量让自己拥有较长时间竞争力的技能和思想。

比如说,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学习新的工具,新的编程语言,学习在新的平台做系统,当然,这是有一定红利期的,但作为个人的竞争力,稍过几年,很可能就一文不值。

我应该是中国最早写cold fusion代码的人,谁还知道这是啥玩意,是中国最早翻译asp教程的人,也是中国最早一波写php代码的人,从当时看,很牛逼对不对,过不了几年,这玩意也算竞争力?

什么是竞争力,多理解系统底层的逻辑和思想,诸如内存分配的机制,多理解数据结构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这些也不能说永远都有竞争力,但如果理解到位,并且应用得当,至少可以保证二三十年自己的思想不会在业内落伍。

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能让自己职场竞争力相对牢固一些。

那些中年技术大咖,你让他们继续跟年轻人一起比敲代码,真敲不过,当然个别有还能敲得很利索的,大部分可能已经无法熟练的使用具体的编程工具和具体的特定算法,跟优秀的年轻人比拼了,但他们知道如何有效的在复杂的系统中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就是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依然可以持续很多年。

2、站的越高,位置越稳。

如果你曾经站在Top 1/1000的优势位置,虽然来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你可能力不从心,掉到了Top 1/100。虽然没有曾经的光辉,但仍然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仍然配得上非常优秀的标签。

如果你沾沾自喜自己现在属于Top 20%的优秀人群,但年轻人一波波冲进来,你眼看着自己掉到了 Top30%, Top40%, Top50%,对不起,优秀俩字从此与你无缘。

3、即便力不从心,也要奋力向前。

你说一代更比一代强,有的时候真的力不从心,但看你目标是什么,想独孤求败,一览众山小,可能越来越难。但毕竟!毕竟大部分人是懒惰,缺乏耐心的。想让自己超过大多数人,毕竟没那么难。

TK教主有句话很经典,具体原文找不到了,大概意思我整理一下,如果你否定天分的存在,只强调勤奋努力,那就是蠢。但如果你因此认为勤奋努力没有用,那就是又懒又蠢。

比如我这些年一直下围棋,学习新的定势,不断提升棋力,实话说,以我的水平,你说打职业比赛,开玩笑,差距太大了。每年会有大量学棋青少年超过我的水平,这是挡不住的,认了,但只要我坚持进步,就会超过很多停步不前的围棋爱好者,我四十多岁,还在涨棋,没有年轻人学的快是真的,但总有大量停步不前的围棋爱好者会被我超越对不对。

只要你肯进步,总会超越大量不进步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4、广结善缘,稳固地位。

趁着自己优秀的时候,多帮助和扶植优秀的年轻人,我一直是这么强调的,等他们足够优秀了,你的地位和影响力会越加稳固。

有些人觉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干嘛不给自己留点竞争力。

现在这个社会,优秀的人才太多,优秀的年轻人太多,你不教,别人也会教,你的徒弟不抢你的饭碗,别人的徒弟也会抢你的饭碗。你结善缘,还能等他们成长起来感恩回馈,你藏着掖着,最后你真的以为能守住什么竞争力?抢你饭碗的年轻人会在任何角落里冒出来。

5、提升视野,向上发展。

一个人在职场如果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岁月,多半总会有点优势,这个优势叫做见识,你知道一个企业是怎么成,怎么败的,你知道一个产品是怎么做起来,怎么壮大的。这就是你的竞争优势,年轻人学的算法再好,很多想法再优秀,没有见识过大场面,总会缺那么一点格局和视野。

但可怕的是,很多人虽然经历了很多事,却没有见识,匮乏视野。

比如简单化,标签化的看待问题,老板当时成功是因为运气比较好。

比如从不关心产业和市场变化的情况,一直随波逐流。

比如在自己的工作职能之外,毫不关心合作伙伴,上下游,同行的生存和发展话题。

当然也比如更常见的,只关心行业八卦话题,对各种巨头老板的绯闻八卦如数家珍,对各种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乐此不彼。并以为这是见识,视野。

所以,当更有活力,更便宜的年轻人冲上来,他们的教育背景比你更好,他们的算法逻辑比你更清晰,你还剩下什么,信谣传谣的能力和素质?

还想安安静静当个螺丝钉?对不起,你生锈了。

总结一下,优秀的门槛越来越高,这是历史趋势,谁也挡不住。

但任何时代,大部分人总是会固步自封,随波逐流,随着岁数增长,你可能真的无法挡住优秀的年轻人超越你,但你只要肯进步,总会不断超越那些停步不前的大多数。

另外就是广结善缘,提升格局,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跟年轻人竞争基本战斗能力的场景里,那样你就很难维持竞争力了。

本文在开源项目:https://github.com/Android-Alvin/Android-LearningNotes 中已收录,里面包含不同方向的自学编程路线、面试题集合/面经、及系列技术文章等,资源持续更新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