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20145305第0周学习心得

summerharper 2016-03-09 14:27 原文

新学期已经到了第二周,上周上过了第一次JAVA课,老师也提到了这些博客的内容,感到很震撼,然后发个博客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心得。
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师生关系:餐馆/食客?老板 / 雇员?保姆 / 幼儿?哥们 / 哥们?路人甲 / 路人乙?狱警 / 犯人?这些都不是,这篇博客里总结了最好的师生关系为“健身教练和健身学员”的关系,关系一旦确定,就能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学生的任务就是写代码、做实验、找需求、修bug、看各种相关书籍、写博客定期汇报等等。而老师的任务则是给学生设计练习、回答疑问等等。分工明确,关系明确化,教学实施起来也会效率更高。而还有一个是负担问题,学生会觉得负担重一些,虽然负担会带来痛苦,但和将来的后悔相比较,还是值得的。压力的问题大家都会存在,就像博客里的演讲,我们可以将压力用很多手段来卸掉,在学习里互相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然后是关于学习编程和软件开发的学习方法——“习而学”。如果能有具体的,能实践的,能马上看到因果关系的教材和练习,是激发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好方法。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景,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然后学习者刚开始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这就是学习科学日益主流的观念:从“情景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

  •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
  •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一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各种各样的衣服。

推荐阅读